“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执法,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8.6万件,罚款数额152.8亿元,同比增长32%”,受国务院委托,21日下午,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 《国务院关于 2018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》时说。
李干杰表示,2018年,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年度目标全部完成, 达到 “十三五”规划序时进度要求。“总的来看,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 出现稳中向好趋势,但成效并不稳固,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”。
他强调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多重挑战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部分地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劲头发生了松动,将经济下行压力简单归结于环境监管过严的模糊认识有所抬头,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有所增加。
“环境治理越来越要啃硬骨头,一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在加大”,李干杰说,部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,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;有的地方、有的领域环境治理基础薄弱,工作难度较大;生态环境队伍薄弱,尤其是基层专业人员缺乏,管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、 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,“我们将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,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,不能放宽放松,更不能走‘回头路’”。
关键词:大气环境
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
据李干杰介绍,2018年,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21个 城市达标,占35.8% ; 全年优良天数比率79.3% ,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2.2%。重点区域明显好转,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、 长三角地区 PM2.5 浓 度 同比分别下降11.8% 、10.2%,汾渭平原 PM2.5浓度同比下降10.8%,扭转了2015年以来连续恶化的趋势。但是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 PM2.5 年 均 浓 度 分 别 超 标 71.4% 、65.7% , 仍然处于高位 ,秋冬季以来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。
“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,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”,李干杰说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PM2.5的多种组分均有不同幅度下降,硝酸盐超过硫酸盐成为PM2.5最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;同时O浓度普 遍上升,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问题更加凸显。
李干杰强调,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边际递减效应逐步显现,产业、能源、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还需要一个过程,继续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的难度加大。
关键词:水环境、土壤环境
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依然存在
李干杰介绍说,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,主要指标同比向好。36个重点城市 (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)黑臭水体治理对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。重点流域水质稳中向好,不过部分流域有所波动,辽河和松花江流域劣v类水体比例同比上升,水质有所下降。重点湖库水质有所好转,总磷仍是重点湖库的首要污染物。巢湖、 滇池累计水华面积同比增加。
土壤环境,部分地区耕地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。不过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依然存在,部分有色重金属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问题突出,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、倾倒导致的土壤污染不可忽视。
报告中,李干杰还介绍了生态系统状况、核与辐射安全状况、环境风险状况。
生态系统:全国生态状况总体呈改善趋势。2018年完成的全国生态状况评价显示,生态环境状况优良县域共1561个,同比增加 103个。但我国生态环境依然脆弱,局部区域因开发建设导致的生态退化等问题还比较严重,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。
核与辐射安全状况:全国核安全态势总体平稳。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事故。放射源辐射事 故发生率持续降低,稳定在万分之一以下。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 重点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。
环境风险状况:全年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286起,同比下 降5.3%。但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,涉危险化学品、危险废 物、重金属等重大环境风险源大量存在,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仍有发生。